性理:关于人性与天理关系的概念。《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也。”人性即天理的获得性,知与情不加节制,会损害天理(人性)。程朱理...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认为人性可以变为善良也可以变为不善良。战国时人性争论中的一种观点。始见于《孟子·告子上》:“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强调社会环境对人性形成的作用。...
性可善可恶:意为人性可以变为善也可以变为恶。东汉王充对战国世硕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从人的“禀气有厚薄”出发,把人性分为三种:一是先天禀气厚而多者生来就性善,指“中人以上者”;二是先天禀...
性气情才:中国古代思想家针对性二元论提出的性一元论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明陈确和明清之际颜元。陈确说:“一性也。推本言之,曰天命;推广言之,曰气、情、才,岂有二哉?由性之流露而言,谓之情;由性之运用而言,谓之才;由性之充周...
性气相资:认为“性”与“气”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明王廷相关于性习心理思想的一种观点。《答薛君采论性书》:“余以为人物之性无非气质所为者,离气言性,则性无处所,与虚同归;离性言气,则气非生动,与死同途。是性与气相资,而有...
性器期:亦称“崇拜男性生殖器时期”。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的第三阶段。约3岁~6岁。此阶段的性感区或动欲区主要是生殖器。儿童从换衣和沐浴中了解两性器官差异,抚摸生殖器可产生快感。弗洛伊德认为,此时期的冲突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