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前行为:雌雄动物交配前相互吸引的各种行为。灵长类学者的研究表明,动物两性交配前的表现,无论热烈程度还是行为模式,因物种而异。如猕猴属的恒河猴,两性的性前行为不明显;而同是猕猴属中的红面短尾猴,雄性交配前则表现出急...
性情相应:关于人性与情感的善恶是相对应、相一致的观点。用以反对性善情恶的不一致论。东汉王充提出情性同生于阴阳,性情皆有善恶。同时期的荀悦也提出:“或曰,仁义性也,好恶情也,仁义常善,而好恶或有恶,故有情恶也。曰,不然。...
性器型性格:亦称“性器期人格”。精神分析理论术语。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论中的一种性格类型。个体成年后力比多发展仍固着于性器期表现的性格特征。由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未得到疏解所致。男性表现为严重的阉割焦虑,行...
性三品论:认为天生人性中具有上、中、下三个品级的一种理论。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提出“天质之朴”的人性存在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的差异。圣人之性天生是善的,且是“成民之性...
性善情恶:关于人性为善、人情为恶的一种主张。汉董仲舒以阴阳立论,探讨性情的善恶关系,认为性为阳,情为阴,阳者仁,阴者贪,故性为善,情为恶。《刘子新论·防欲》:“性之所感者情也,情之所安者欲也。情出于性,而情违性,欲由于情,而欲...
性生于内而学成于外:北宋李觏关于性习心理问题的观点。认为性受命于天,即来源于所谓天命;又肯定性受命于人,“非教化则性不成”(《删定易图序论》);“性不能自贤,必有习也”(《易论第四》)。而在性与学关系的思想上,其观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