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罪犯心理:在中国,指14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的罪犯在监狱环境中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1)认知特征。片面性、偏执性明显;认知水平较低,多数罪犯在道德、法纪方面愚昧无知;其错误认识的核心是两大精神支柱(即讲义气和享乐...
倾向犯罪人: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的一种犯罪人类型。本性中具有犯罪倾向的人。与生来犯罪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没有隔代遗传的生理特征,但与生来犯罪人一样,有强烈的贪利之心,经不起诱惑,易成为扒窃犯、骗子和走私犯。较...
情感性犯罪:亦称“情绪型犯罪”。由不良情绪或情感导致的犯罪行为。可直接导致犯罪行为的消极情绪、情感有仇恨、挫折感、嫉妒感、自尊心、自卑感、戏谑、好奇心、恐惧、愤怒、亲情、友情等。主要犯罪类型有:(1)反社会...
情境性犯罪动机:亦称“偶发性犯罪动机”。因情境因素的刺激而在短时间内突然产生或膨胀的犯罪动机。与“预谋性犯罪动机”相对。其特点:(1)存在强烈的外部情境刺激因素。(2)形成过程短暂,缺乏冷静和理智思考的间隔、持续...
情绪障碍犯罪理论:以情绪障碍解释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属精神分析学犯罪观。美国心理学家W.希利与妻子布朗纳1936年提出。他们通过对少年犯罪者的多年调查,认为由个体素贡、家庭、环境等原因而引发的情绪障碍,是导致少年...
群体冲突犯罪论:以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解释犯罪原因的犯罪学理论。美国犯罪学家G.B.沃尔德在所着《理论犯罪学》(1958)中提出。认为群体冲突是群体成员之间或群体之间相互排斥和互不相容的现象;犯罪是在争取社会权力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