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剥夺:亦称“依恋剥夺”。儿童在发展早期,被剥夺其正常的与他人进行情绪交往的生活环境,使其丧失正常的体验情绪的机会。鲍尔比指出,婴儿在生命头一年最重要的任务是与母亲或其他照料者建立紧密一致的依恋关系。受到父...
情绪成熟:情绪表达不再带有幼稚的、冲动的特征,而在言行举止上,表情达意时,均能臻于社会规范的地步。情绪成熟的年龄因人而异。其特点:(1)能对自己、他人和社会义务负责任,对他人予以充分的信任和顾念,对自己则充满信心;(2)对...
情绪的内外部线索:情绪心理学术语。影响情绪产生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斯托曼在论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时首先使用。情绪的外部线索指环境影响,情绪的内部线索指机体的生理过程,包括有机体的内部状态和脑的认知过程。S.沙克...
情识说:篇名。明李元阳着。载《心性图说》。专论“情”的性质问题。认为神识动而为心识,心识发而为意识,意识流而为情识。三者的性质不同:心识为物所动,它是半明、半蔽,半通、半塞;意识为物所惑,它是明少、蔽多,通少、塞多;情识...
情绪反应:有机体生理和行为反应的一种形式。由强烈的情绪刺激或异常的情绪情境引起的机体内部与外部的变化。人类婴儿的原始情绪反应都以非条件反应为主,有表情动作,但没有情绪体验;当人有了自我意识,情绪反应逐渐分化以条...
情绪归因论:亦称“情绪认知生理理论”。情绪理论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S.沙克特和辛格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情绪经验起于情境刺激引起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体对其生理变化的认知性解释。其中情境刺激激起的生理变化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