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模块化

2024-02-12

    功能模块化 :

功能专门化的单元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也可以指功能专门化的神经结构。功能模块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早期心理学中关于领域一般与领域特殊的争论。领域一般的理论认为各种心理过程,如记忆、知觉、想象、思维等,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领域特殊的理论则认为心理机能彼此之间是分离的,各自有其独立的神经基础,如19世纪的颅相学就具有领域特异性思想。

心智模块化思想在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受到更多青睐,原因在于认知取向的心理学广泛地从计算机科学领域获得思想灵感,而计算机的设计制造是有典型的模块性思想的,即一台计算机由分工明确的、具有各自特异功能的模块或子系统组成,如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控制器等。在早期的人工智能开发中,研究者主要致力于编写适用于领域一般性的普遍适用的程序。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心理学家也更倾向于以领域一般性的理论来解释人的心理过程。70年代后期,来自特定领域知识(如国际象棋)的研究,表明认知具有领域特异的性质。

对心智模块性思想的成型贡献最大的是美国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J.A.福多,在其著作《心理模块性》(TheModularity of Mind)中提出一种极端领域特异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心智是模块化的,由彼此分离的、独立工作的模块组成。依据福多的观点,每个模块只负责加工一种输入的信息,如语言、面孔的视觉信息等。

虽然大多数心理学家或认知科学家承认低级加工的领域特异性,但是在高级认知过程中,领域一般性的假设还是更为主流。人们也积累了高级认知功能的功能特异的证据,如面孔识别、语义记忆的范畴特异性。

在生理基础上,与功能模块假设对应的是机能定位说,即认为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负责的功能是有区别的,与之对立的是机能整体说。大脑功能的偏侧化,可以认为是与功能模块化的思想一致的。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人们相继发现了很多功能特异的脑区,如对面孔敏感的梭状回面孔区、对场景敏感的海马旁回位置区、对文字敏感的视觉词形区域。在认知神经心理学领域,人们也发现很多选择性的机能障碍,如面孔失认症、语义的范畴选择性障碍。在高级心理功能方面,很多理论也具有功能模块性的取向,如言语获得装置、多元智能理论等。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更倾向于综合模块化与非模块化两种思想来总结人类认知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