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24-01-2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近代中国建立现代教育体制起步于清朝,当时的满清政府设立京师大学堂,初步构建了大学堂的入学制度。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提出应该将考试作为评价人才的一种手段,成立了考试院管理全国考试。1919年,北京大学公布了招生简章,开始通过考试招取学生。1925年,清华大学公布了招生简章。20世纪20~30年代初,中国大学基本上是独立招生,入学考试是高等学校的内部事务,招生考试权在学校。到了30年代中期,政府逐步加强了在招生规模与学科结构方面的控制。1935年,教育部规定各大学及独立学校招收新生皆以系为单位,根据各系的师资设备等条件决定招生名额。1938年,教育部为考试制订了命题标准,但是各考区题目不同,后改为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分区阅卷。1939年教育部指出,尽管是统一命题,但是评卷很难一致。1940年,教育部统一制作答案,命题和评分标准基本上实现统一。1939年、1940年和1942年全国实行分区联考。1943年推出了4种招生方式:单独招生、联合考试、委托招生和成绩审查。至此,多种招生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形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从组织形式到考核内容逐步走向规范化。教育部1950年对报考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日期,招生名额及录取工作等做了统一的规定。1952年,教育部宣布全国统一招生。至此,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制度基本形成。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规定报考条件和考试科目等。1966~1976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被中断、废除。1977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了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制度。1978年6月6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关于1978年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由各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的办法”,此后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开始了稳健的发展。

高考的标准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1985年开始,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广东省开始高考的标准化试验,同时,上海开始了高中毕业会考试验。高考从1985年的英语和数学两个科目,逐步发展到1988年的5个科目,并逐渐向全国各地区推行,1988年扩展到17个省市。1992年开始,全国普遍推行主客观题分卷印刷和客观题机器阅卷两项措施。上海的试验以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开始,最终达到会考、高考配套接轨和高考科目改革的目的。1994年会考制度在全国普遍实行,新高考制度3+2制度也逐步实行,即规定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为公共必考科目,文科加试政治、历史,理科加试物理、化学。现在大多数省市实行3+X制,加试科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高考标准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获得了公众的好评。

中国高考制度并没有照搬国外的理论,而是保持了传统考试的优点,即坚持主客观试题并用,坚持考核高层次教学目标,从而使高考具有自己的特色,更趋标准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