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不良表现原因分析

2023-11-14
大学贫困学生就业心理不良表现原因分析:1.长期的经济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学中的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以及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职工家庭。每年上万的学费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他们没有能力购买喜欢的衣物,没有多余的金钱发展自己的喜好。长期生活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导致学生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

  2.外界的多重压力。贫困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承受过多的外界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能来自社会群体、同学朋友、教师家长,也可能来自物质需求、自身的心理满足感等。中国人往往喜欢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重要标准。人们通常认为学习优秀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将会一事无成。但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主张引导多元的学生成长方向,现代化的优秀企业也非常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展现,但贫困大学生在大学中可能将注意力放在了打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而忽视了专业课学习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会导致贫困大学生不能通过单位考核,也得不到社会认可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

  3.直接的就业压力。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虽然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但目前却没有特别奏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控制。现代社会“考证热”成为了大学生活的重要发展热潮,大学生会产生“证越多,就业越容易”的不当心理,但考取从业证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贫困大学生往往有考证的愿望,但却因为报考费用和补习费用的限制望而却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失去了进入相关工作岗位的发展机会。

  4.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贫困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有时会得到社会的不公平对待。而人们对贫困大学生的怜悯、嘲笑和冷眼旁观会给大学生带来深深的心理伤害和严重的自身挫败感。他们更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给予其他人更好的证明。但大学教育有时并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业界精英,往往需要学生的后期努力和具体的工作实践,这就会使贫困大学生陷入深深的纠结当中。

  5.求职成本和压力过大。学生的生活资金支持主要来自父母的资助。在求职期间,学生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再愿意向父母伸手要钱,但是求职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求职交通费、打印材料费、面试服装费、食宿费等。因为不想给家庭增加负担,部分贫困大学生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招聘会或者是网上投递简历的应聘方式,以此来节约求职成本和求职压力。但这样会缩小就业的辐射范围,降低就业成功率,对贫困大学生的长足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6.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于大多数贫困学生而言,他们身上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贫困现象也不以学生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是学生个人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因此,学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迫切改变目前的发展现状,但学生自身的整体实力却没有达到其对应的变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