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概括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面貌

2023-11-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概括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面貌:心理学是一门现代科学。心理学研究发现,人脑是通过认识、情感、意志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和方式。其中,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被称作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包含了一个人对自己、社会、世界的看法和态度,是个体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方向。个性倾向性随着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处在青年初期的大学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面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描述将为广大师生提供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参照标准。

  1.情绪积极稳定,情感丰富深刻

  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稳定的积极心境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及找到健康正确的情绪宣泄渠道是其中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主体心境是愉快、乐观和平静的,且能恰当地表达情绪。而且,要通过多种活动致力于开发学生的高级情感体验,如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社会性情感、集体归属感等,并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甄别与感受力,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创造真善美。

  2.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促其适应社会并积极融入其中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使命之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对社会发展与变革具有政治敏锐性,怀有与社会发展愿景相一致的理想与愿望。在环境不利时,不会轻易自暴自弃,也不会只会怨天尤人,而是从解决问题的视角出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环境,积极改造环境。对周边同学有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一定的交往方法与技巧,能够对他人保持宽容尊重、关心团结、和睦友好和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3.意志品质与自我意识积极发展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进步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都将获得协调发展,行为的计划性、连贯性和统一性都将取得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契合学生心理机能的提升要求,充分尊重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培养他们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较强的独立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

  4.心理活动符合身份角色特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当是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勇于探索、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的。当其太过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消极避世和抑郁寡欢时,教育者应该进行疏导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