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善――冥思与顿悟的追寻者:小说从埋葬完马子善的老婆讲起,在坟院,他有一种对死的困惑与恐惧心理。先是想到了自己从一个鲜活的婴儿、强壮的青年到现在这副模样,觉得尴尬、心酸。接着,他想到了村子,规模由小到大,坟院也从空变满,感到失意。随后,从老婆刚给自己当媳妇到如今去世,又联想到自己死亡的时刻,但是“想到必死无疑的自己连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想到自己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死掉,他突然觉得一种异常的伤感和恐惧”。
马子善回到家里,得知儿子耶尔古拜要宰杀家中唯一的老牛做“四十”。虽然主张量力而行,但是面对儿子的劝说,他最终答应杀掉老牛。小说中先后两次用“凉凉地”来描写马子善的行为与心理。此时的他,内心充满了矛盾。
四十祀日的前三天,老牛开始不吃不喝,马子善的心理出现强烈变化。他记起老人们讲过的故事,意识到老牛不吃不喝可能是在清水里看到了那把刀子。老人受到了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震撼。可是这时他仍然伤痛不已,老牛可以知道自己的生死,可是人却不知道。
四十日祀日的前一天,马子善庄重地磨好刀子,晚上到牛棚里过了一夜,第二天躲开了宰杀老牛的场面。当他回到家时,在牛头上看到了平静与宽容,看到了一张“颜面如生的死者的脸”,他在老牛身上领悟到了对死的从容。
马子善的心理变化在三个主人公中最为曲折,他经历了“对死的伤感和恐惧―困惑与矛盾―被老牛的“生死观”感动和震撼―在老牛身上领悟到生死哲学”这一过程。他在冥思与追寻中感悟到了生死。
马子善――冥思与顿悟的追寻者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