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下大学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中的实践

2023-08-01
基于现下大学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中的实践:1.改变教育主体,班主任应建立平等沟通环境

  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始终都是以班主任为教育主体,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出大学生在年龄上特有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而且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障碍,学生在面对班主任的时候时刻处于防备状态,使得教育效果不佳,许多大学生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而且这种压制性教育严重影响大学生创造天赋的发展,思维僵化,心理状态不稳定,不能适应生活。所以如果要想发挥出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转变教育主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生所具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班主任都必须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和思考权,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向,消除大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带给学生亲切感。班主任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当认真积极地听取来访者的倾诉,启发他谈问题、归纳和分析问题、解答他的疑惑。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上作用很大,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从主观的角度去迎合大学生的思维,要站在大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生逐渐完善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成熟。而且班主任要能够因材施教,时刻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通过对大学生的行为、语言、表情等方面的分析,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让学生真正的接受班主任的心理引导,树立良好的心理标尺和道德标准。

  2.营造和谐班风,班主任应树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的心理引导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对于班主任来将,要想科学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能力,就应该给学生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通过环境来实现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积极影响。我国大学教育在学生的心理层面上始终都处于被动的状态,班主任将关注的目光更多的放在了成绩的提高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应该主动去营造一个团结的、坚强的、积极的、有朝气的班级环境,通过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大学生的个体,同龄人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往往效果要好于班主任,毕竟年龄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且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树立榜样机制,发挥出大学生在年龄层次上所具有的乐于模仿的特性,榜样的存在能够刺激大学生主动的改变心理状态,更积极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3.加强与父母的关系,班主任应促进教育生活化

  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应该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育模式上,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仅仅在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讨论上,很少有班主任能够因为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家长进行仔细的沟通。而家长有许多也因为“家丑不可外扬”这种心理限制,使得许多家长不能够与班主任之间实现真诚的沟通,这就使得班主任不能够深入了解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真正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也就无所适从。所以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家长之间联系与沟通,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