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中国古代审美心理术语。语见唐代诗论家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所谓“近而不浮”,是指诗歌意境的具体呈现,好似近在眼前,生动而不流于浮泛;它着重从创作角度...
味外之旨:亦称“味外之味”、“味外味”。是关于意境之虚境的审美特征的概念,有泛指和专指两义。作泛指用时,相当于“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虚境的总体审美效果。作专指时,是与“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并列的虚境的审...
意境:通常是指主体情意与客体对象融会,主要呈现于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想象的审美空间。是人类创造的艺术想象世界的基本形态之一。意境也可以局部意境的方式出现在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里,这种...
一字见心:指书法作家只要一个字就能表现出书家的心境和情怀。唐代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谈到鉴赏文章与书法有何不同时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以缄藏,而心追...
象外之象:又称“景外之景”,意境论对于在虚境中呈现的形象和景色的一种概括。语出唐代司空图的《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这里...
韵外之致:中国古代论作品心理的术语。语见唐代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首先,“韵”指诗歌的韵律语言,“致”指诗歌的情致意味,“韵外之致”就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生动的文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