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指审美活动中欣赏主体调动全部身心感官来体验品味审美对象并获得审美愉悦、精神享受的心理过程。南朝宋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宗炳在这里使用“味”这个概念来考察审美...
会心: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之《言语》篇:“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虫鱼,自来亲人。’”魏晋人喜游自然,在大自然中涤荡性灵。但魏晋人深爱自然却有两个不同层次:一...
诗无达诂:语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这是对解释作品的一种看法。“诂”是解释的意思。意思是说,对同一首诗,不同的人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的解释。这说明批评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对同一篇作品也会有不...
适心为快:语见晋代葛洪《抱朴子·辞义》:“五味乖而并甘,众色乖而皆丽。近人之情,爱同憎异,贵乎合己,贱乎殊途。夫文章之体,尤难评赏。苟以入耳为佳,适心为快,鲜知忘味·之九成,《雅》、《颂》之风流也。”适心为快乃是当时流行...
以丑为美: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一种理论,晋代葛洪于《抱朴子》中提出。葛洪这一学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理论层次:①“妍蚩有定”。葛洪认为,美与丑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抱朴子·刺骄》:“昔者西施心痛而卧于...
原型接受心理:研究文艺接受活动的一种心理学理论。由瑞士着名学者荣格所创立,加拿大学者弗莱所阐扬。这种理论认为,接受者从艺术作品中接受的东西既不是独特的艺术形象,也不是什么情感、道德、伦理、政治思想等,而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