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➀

2024-02-21
孤独:

西方心理美学术语。

一种具有疏离倾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体验,并被视为情感思维的特殊范畴,特指艺术家对生命的体验方式。一般说来,孤独可划分为三个层次:①外在的孤独。指因人际交往匮乏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人的身心具有负效应。例如,语言、习俗或文化观点的障碍,极易使人际交往产生隔膜与疏离,导致人的孤单与寂寞。随着交际障碍的排除及人被陌生群体的接纳,此类孤独较容易得到克服。②内在的孤独。

是个体心理严重失衡时的一种状态,往往导源于人的某些早期经历中的创伤性经验。这种孤独不是个人主动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而是情势使然,它与人的自卑、忧伤、失意、挫折相联系,很难通过现实的活动予以改变,只能借助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来求得替代性或补偿性的满足。

文学艺术提供了某种虚拟的或幻想的非实存的生活,使人可从将其作为他自身的生活或事物来体验,获得了平衡心灵、重塑自身的可能。③超越的孤独。指因意识、精神、思想乃至行为方式的超群超前而形成的孤独。这种孤独只属于少数一时不被社会和时代所理解的先知先觉者,如一些杰出的思想家、艺术家在天才地表达了其预见或预感后,因为他们远远逾越了所处时代的平均意识水准,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甚至招来诋毁和打击,于是陷入孤独的命运。

从现象学的理论来看,“孤独”还被理解为人生在世的基本情态之一,它直接呈现出人被偶然抛入这个世界的实际处境。海德格尔认为,人对世界的知觉,首先是由情绪或情感揭开的,并不是概念;而孤独作为一种情绪状态,正揭示了人无根无据、无依无靠地活着并死去的真相。当人们孤独地领会了自身存在的境遇之后,他就必须学会在这个世界中创造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的意义,孤独就成了一种亚伯拉罕式的积极情感。

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孤独则是培养个人创造力、发掘创造潜能、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孤独的充实性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新的内在世界,提供了新知、新涵义,并可能催生意想不到的灵感。在文艺创造领域中,艺术家总是追求孤独,一件独创新颖的艺术品往往是文艺家长期孤独工作的产物。这是因为文艺家在孤独的情境中,可以排除外部信息的刺激和干扰,内在感觉变得异常敏锐,基本的生存体验就得以真实凸现,不受常规陋习的影响,更有可能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接近生命的本原和存在的真相,从而激发一种探索的热情和创造的活力。

孤独所内含的疏离倾向,有助于文艺家摆脱各种各样的外力支配,较易于形成超越的生活态度和超常的艺术构想。但是,不能把这种孤独等同于长期的自我封闭,它仅仅指文艺家应于定期保持单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以便对后天个性流俗的抵御与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