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性投射

2023-09-12
妄想性投射:妄想性投射指个体对外界现实产生的直率的妄想,往往是被害性的。它包括在别人身上体验到自己的感情,并对这种感知采取行动,如被害妄想;或者在自己内心感知到别人的感受。这种机制的运用表明当事人放弃了对于现实的检验。
 
以上三种机制很少在心理健康的成年人的意识清醒状态中出现。
 
(二)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这是属于第二层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了投射、幻想、疑病、被动攻击行为和发泄等。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此外,患抑郁性疾病、成瘾者和有“性格障碍”的成人,也会用到这类防御机制。有时,一些躯体疾病和遗传病患者也会动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大多数人在青春期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这类防御机制,有些人则会持续到成年。这些运用者可以借助这类机制来减轻或消除别人给自己造成的痛苦。事实上,用这些防御机制来解决意识、现实和本能之间的冲突往往并不是很有效的,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除当事人的焦虑。然而,这类不成熟防御机制行为常使周围的人受不了,甚至被看成是不正常,但当事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劝说、解释和威吓,往往都不能轻易改变一个人的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例如,有一个一年四季总是迟到的学生,即使给他警告甚至记过处分,他仍然会我行我素。但是,通过改善人际关系(例如,由一位关心他的老师或好朋友尤其是同辈来督促他按时上学),反复提醒帮助,或者以身示范而不仅仅是限于口头教育,却有可能会改变他的不成熟防御机制。
 
长期运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人往往会对类似者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无论是在青春期还是成年以后,在同年龄的人格障碍者之间通过互相帮助,彼此往往能寻找到爱和安慰。可能正是由于在这样的集体中,他们面临同样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而能互相谅解,能真正了解对方。人们毕竟大都是些凡夫俗子,幸运的机遇总是很少,人们时常面临的就是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因而更加不能轻易地去除不成熟的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