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为什么我们能从“万绿丛中”发现“一点红”? : 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发现画家为了把物体从背景中突出来时,有时往往用两种互为补色的色彩来表现物体与其所处的背景。比如画家为了突出奔腾在绿色草原上的骏马,往往把草原画成碧绿色,把骏马画成棕红色。经过画家这么一处理,我们的确就能很容易地把物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达到了预想的艺术效果,画家这样做有没有一些理论依据呢?
我们从心理上可以找到产生这种艺术效果的一些理论依据,这就是同时对比效应。何谓同时对比效应呢?比如我们在观看图2中的灰色的正方形,对大多数观察者来说,把它们看作同样的灰色是困难的,事实上它们的确是一样的。某种特定的灰色在暗的背景上要显得亮一些,在亮的背景上则显得暗些,这种效应就是同时对比效应,同时对比效应在色彩上也有所体现,如果两个同样的灰色小方纸,一个放在红色背景上,一个放在绿色背景上,把两者进行比较,那么很明显,前者看上去微带绿色,后者看上去微带红色。当我们在一个红色的背景上放上绿色的小方块,或在一个绿色的背景上放上一个红色的小方块,虽然这两种图形的红色、绿色在明度、色调、浓度上均是相等的,但由于存在着同时对比效应,红色背景上的绿色小方块更加发绿,而背景更加发红,绿色背景上的红色小方块更加发红,背景则更加发绿。因此,我们平时为什么一眼就能从“万绿丛中”发现“一点红”,并把它作为一种美而体现在美术作品中,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吧。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