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仪

2024-06-05
测谎仪:

一译“测谎器”,亦称“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多项描记器”。

检测受测者是否说谎的仪器。利用受测者因说谎而产生某些生理反应的原理设计制成。其测谎原理:当说谎者编造谎言又担心谎言被揭穿时,常会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内疚等心理反应和与之相关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微升、出汗、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肝释放更多的糖进入血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瞳孔放大、肌肉颤抖等。

这一系列生理反应均受人体植物神经系统控制,都是不随意的,测定这些生理变化即可判定受测者是否在说谎。189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首次使用科学仪器测谎。

测量的指标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声音中的次声波、瞳孔变化、脑电波等。运用测谎仪完成一个典型的测谎测验需要3小时~4小时,其中记录生理反应的时间只需15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主要花在准备问题、解释程序、与主审讨论结果上。其基本过程:(1)测谎前审讯。

旨在了解嫌疑犯的人格和道德观念等。

在此过程中,审讯人员始终要强调测谎仪百分之百的准确,让清白的人处之坦然,而让罪犯处于不安状态中。然后审讯人员与嫌疑犯一起讨论要审问的问题,使被审者理解要审问的是什么。

(2)刺激测验。审讯人员先进行预测验,如让嫌疑犯从一副扑克牌中选一张,让审讯人员通过测谎仪猜出是什么牌。

实际上审讯人员在牌上已做记号。目的是让嫌疑犯确信测谎仪百分之百准确。

(3)正式测验。审讯人员提出各种先前与被审者讨论过的问题,测定和记录被审者的各种生理指标,比较其在听到各种问题时的心率、呼吸、皮肤电反应等,然后确定被审者清白与否,或者不能确定。

一般认为,不相关的问题,如“你是某某吗?”“你住在哪里?”等不会引起被试大的情绪和生理反应;控制性问题,如“你以前偷过东西吗?”等会引起罪犯一定的不安;而对核心问题,如“你在某某处偷了5000元吗?”则会引起罪犯非常大的情绪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在现代西方社会,测谎仪应用非常普遍。

但心理学家对测谎仪的使用争论激烈。大多数人反对在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上不加区别地使用测谎测验。测谎仪并非完全可靠。一般而言,若被试为罪犯,测谎仪确认的正确率为71%~99%;若被试为清白者,确认的正确率为13%~94%,错误率变化较大。

测谎只能测知被试是否在说谎,却不能判断罪犯隐瞒的内容。1988年美国国会颁布法律限制测谎仪和测谎测验在政府、司法和工商界使用。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及法律界人士对此也有不同认识,有些国家法律禁止使用测谎仪,或不承认测谎记录的法律效力。一般的看法是,测谎可作为一种侦破案件的辅助手段,但不能作为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