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犯罪人的遗传、生理、心理等方面均与守法者相同的一种犯罪学观点。
与“犯罪人异质观”相对。犯罪学研究者在批评龙勃罗梭的犯罪人与正常人在遗传学和解剖学方面具有本质不同的观点的同时,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正常人与犯罪人都存在侵害他人利益以满足自己欲望的犯罪心理倾向。两者之间只有倾向程度的不同,并不存在质的区别。在情境诱惑下,“好人”也会犯罪(如图)。
英国的梅斯在所着《我们是否都是犯罪者》(1976)中认为,犯罪人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均处于“常态”,与一般人是“同质”的。日本学者平尾靖在所着《违法犯罪的心理》中进一步认为,任何优秀的人物都存在犯罪倾向,个体变成犯罪人的过程的性质,与未越轨的个体的正直行为过程基本相同。主张犯罪行为与正常行为具有相同的机制,个体的行为倾向很大程度上为情境所左右。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未看到犯罪人与正常人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心理的社会化水平、个性的反社会倾向等方面所存在的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