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2024-02-11
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刺激泛化:在一些情景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焦虑: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广泛性焦虑: 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到冲动。
强迫行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 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0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病人角色:只要指社会公认的病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
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回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发生不不快心情,以转换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癔症性躯体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包括3种类型: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抽搐发作、癔症性感觉障碍。
(10)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障碍又称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在DSM-IV又称为分离障碍,之所以叫分离是因为这种障碍的症状是由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包括4种类型: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遗忘:也称分离性遗忘症,
癔症性漫游:也称分离性漫游,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有三种只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
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适应障碍的应激源可以是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是生活事件,而且以生活事件居多。以明显的情绪症状为主要表现。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偏执性人格障碍:病人会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要害他,其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
分裂样人格障碍:病人表现出从社会关系中分离的模式,他们对他人冷淡、不热情、冷漠。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唤醒:是指个体的大脑皮层被外界刺激激活开始工作。
无畏惧假说:心理变态者比正常人对恐惧的阀限更高。
冲动性人格障碍:病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事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病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表演性人格障碍: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际,但是,其他人总认为他们是不诚实的,肤浅的。
强迫性人格障碍: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其特性是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全感。
焦虑性人格障碍:病人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以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
依赖性人格障碍: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症后又有抑郁症或混合性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病人同时具备类似于躁狂症和抑郁症的特征,但还不能达到狂躁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并且其发作会循环进行,也可以有间歇性的正常期。
恶性心境:可以认为是强度很低,还不能达到任何一型的抑郁症的症状标准,也没有躁狂症的症状发生,但其症状的持续时间很长,超过两年,并且期间很少有超过2个月的正常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查明的精神病,对别人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破裂性思维:病人在没有智力损害和意识障碍的情况下,若孤立地就任何一句话来看,语法和措辞都没有问题,意思完全可以理解,但句与句之间缺乏可理解的联系,即破裂性思维。
(10)幻觉:指虚幻的知觉,即病人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
意向倒错:病人活动与环境脱离,动作单调、杂乱,无目的性,让人难以理解,有的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或伤害自己,如摸电闸、吃粪便等。
违拗:病人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加以拒绝,或者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如让病人坐下他偏站着。
蜡样屈曲:病人肢体可以任人摆放,长时间维持不动,即使这个姿势非常不舒服。
木僵:病人缄默不语、不吃不喝,保持固定的姿势,对外界和体内的任何刺激没有反应,面无表情,流 。
神经性厌食:指个体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以致体重显著下降,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食、暴饮。
神经性性贪食:指反复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每次可进大量食物,为防止体重增加和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又反复采取自我导吐或使用导泻剂为主要临床特征。
(09)失眠症:指不是由于其他医学或精神病学的问题引起,而是由有机体内部引起的睡眠启动(入睡)和维持困难(易醒),或者是精神末复原的睡眠。这类睡眠障碍与伴随的焦虑、压抑等心理障碍有一定是交互影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指一类有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与外部所要求的睡眠定时和睡眠期不一致引起的睡眠障碍。
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关的极端情绪、态度和行为,其严重的和情绪和躯体问题对生命有威胁,主要有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等。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
性别角色:是对性别认同感的公众表达——个体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性别。
性功能障碍: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障碍,常见为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阳痿:是指成年男性有性欲,但难以产生或维持满意度性交所需要的阴茎勃起,如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充分或历时短暂,以致不能插入阴道。
冷阴:指成年女性有性欲,但难以产生和维持满意的性交所需要的生殖器的适当反应,如阴道湿润差和阴唇缺乏适当的膨胀,以致性交时阴茎不能舒适地插入阴道。
性乐高潮障碍:指持续地发生性交时缺乏性高潮的体验。
早泄:指多次失去控制射精的能力,即一旦产生性唤起就很快达到性高潮。
射精延迟:指男性在性交过程中很难达到性高潮。
性交疼痛:指性交引起男性或女性生殖器疼痛,这种情况不是由局部病变引起,也不是由阴道干燥或阴道痉挛引起。
性别认同障碍:也称性身份障碍,是指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和其性别认同的感觉不一致。
异装癖:是一种性偏好障碍,通常发生在男性身上,通过穿着异性的服装等产生性唤起,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性满足,而不是为了变成女性。
性指向障碍: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可办法心理障碍,如个人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为此感到焦虑、抑郁,以及内心痛苦,有的试图寻求治疗加以改变。
性偏好障碍:是指个体对一些异常物品或情景产生性唤起的障碍。
(09)恋物癖:指个体由某些无生命的物品达到性唤起的一种性偏好障碍,如内衣、鞋子、袜子、头发或丝绸等。
异装癖:指习惯性地穿着异性的服装,从中获得性兴奋以至性满足的一种性偏好障碍。
施虐狂:指通过在他人(多为异性的性对象)身上造成痛苦和屈辱而产生性兴奋和性快感的一种性偏好障碍。
受虐狂:指在接受所爱对象或自己施行的虐待里,通过痛楚和屈辱而发泄其情欲并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偏好障碍。
露阴癖:指在多种场合下,对没有防备的陌生人暴露生殖器,以此达到性兴奋。这种暴露并不会持续升级到与受害者发生性关系。
窥阴癖:指一些个体想方设法地偷看别人在裸体、脱衣或性交活动时的情景,并以此达到性唤起的目的。
摩擦癖:指通过触摸或摩擦异性的身体而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偏好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毒品: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这些药物如果被滥用即是毒品。
药物滥用:任何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需要,间断或不间断地使用某种或某些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10)药物依赖:又称药物成瘾,包括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身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或躯体依赖性,指大多数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其特点是在长期或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一旦停止用药、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的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将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与体征,称为戒断综合征。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吸毒人员则称之为心瘾,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这种欲望将整个身心、思维都投向毒品。
(09)耐受性:指随着个体连续地反复用药,机体对药物原有剂量变得不敏感。个体需要获得原有药理作用或心理体验,就不得不增加剂量的状态。
急性中毒:指某些使用药物后引起短暂意识障碍或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障碍,其发生往往剂量密切相关,且不符合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或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精神病性障碍:指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如幻觉、妄想、严重的情感障碍,或明显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无明显意识障碍。
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指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认知、情感、行为或人格改变,发生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外。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在童年时期就明显表现出来的精神障碍。病人的智力和适应能力都低于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遇人沟通、生活自理、家庭生活、社会技能等。
唐氏综合症:是最普遍的染色体畸形而引发的精神发育迟滞,这种疾病是由第21对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广泛性发育障碍:指一组婴幼儿时期就发病的全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
(10)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症,多发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以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症。
儿童情绪障碍:指在儿童时期发病,以焦虑、抑郁、恐怖及强迫等情绪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反应性依赖障碍:是儿童与他人交往能力的显著失调,是一种长期的社交关系障碍为特征的儿童情绪障碍。
分离性焦虑:指儿童与亲人、家庭或其他熟悉的环境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
恐惧症: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体和情景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这种恐惧反应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一般解释和保证很难平复儿童的恐惧情绪,导致儿童出现回避、退缩的行为,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
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反复持久的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或规则,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障碍。
抽动:指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自主、无目的、反复、迅速的肌肉收缩。
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在日间或夜间反复出现不自主排尿。
(10)谵妄:指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注意受损和认知损害,表现为迷茫、无法和周围的人沟通、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注意力维持在一些几乎是最简单的任务上、有明显的记忆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伴随有定向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的衰退,经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漠等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
脑卒中:指大脑中血液的严重阻塞,通常是突然发作。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和动脉。
器质性遗忘:是因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导致顺行性遗忘和时间定向障碍,但也可出现逆行性遗忘。因智力相对完好,记忆障碍显得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