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59—1947
【介绍】:
法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
生于法国巴黎。1889年以论文《精神的非自主运动》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后师从沙可,任职于巴黎萨尔伯屈里哀精神病院,1890年接替沙可任该院实验室主任,直至1894年,其问将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从神经病学转向心理学。1893年于巴黎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895年任巴黎大学教授,讲授实验心理学。1902年继承里博法兰西学院的讲座,至1936年退休。
1904年与杜马共同创办《正常与病理学》杂志并任主编。19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演。
1920-1936年任法国大学团秘书长。
1937年任第11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议席。共获3个名誉博士学位。其理论观点和成就:(1)促进临床心理学与学院心理学的统一。
因发现临床心理学与学院心理学之间,亦即沙可与笛卡儿之间的巨大分歧而感到震惊,便将临床的概念和术语引入普通心理学,促使临床心理学与学院心理学相结合。(2)提出心因性病理说。认为健康人格因心力水平处于平衡状态,其观念和情绪的系统整合得以正常维持。而心力的起伏波动、心理张力的降低会使心力不足而无法应对各种困境,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导致神经症。(3)提出神经症的分类和病理机制说。认为神经症有两种:①癔症。主要由心理张力减低造成,具有心力过弱、易受暗示、记忆失常和观念固执等特征。癔症人格缺乏整合作用,表现为精神会分裂成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过程,形成多重人格。
强调癔症患者的固执观念限制了意识的注意力,强迫不可接受的观念进入意识领域,并将其转换成象征症状。这一理论类似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关两人究竟谁先使用“无意识”概念,曾引起争论。
主张采用催眠法治疗癔症。②精神衰弱。
虽无人格分裂,但因意识力量不足,无法认清所处的环境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故有过度怀疑、无故恐怖和冲动等症状。强调心理治疗要注重节流,防止耗损。着有《癔症的心理状态》(1892)、《癔症的主要症状》(1907)、《心理药物学》(3卷,19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