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1—1966
【介绍】:
瑞士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学家,存在分析治疗的创始人。
生于瑞士的克洛伊茨林根。1907年于苏黎世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10-1956年任职于克洛伊茨林根的美景诊疗所。是荣格和布洛伊勒的学生,并与弗洛伊德保持友好关系。
是弗洛伊德在瑞士最早的追随者之一,亦是将精神分析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欧洲最初几位精神病学家之一。1911年任瑞士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最先用存在的观点治疗人格失调,称之为“存在分析”,这种治疗的目标是重建心理失调者的内部经验世界。与存在心理学家一样,反对实证主义、决定论和唯物主义。
认为人对自己的存在完全负责,可自由决定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人无法远离这个世界而生存,亦无法在一个远离自我的世界里生存,但以一种先验的方式来超越这个世界是可能的。人生存的目标就是本真的存在,当允许他人决定或由环境控制时,人的存在就变得不真诚了。认为存在有多种模式:在单一模式中,人只为自己生存;相爱中的两个人达到双重模式;无名的模式指个人在人群中的迷失。认为成长对人类发展也很重要,意味着成为超过此时的我们,当存在改变时,人就有可能成长得更多更好。
以精神病学的观点看,有神经症和心理疾病倾向者拒绝成长。被选为几十家医学院的院士和名誉院士。
1956年获精神病学家最高奖“克雷佩林奖”。着有《普通心理学导论》(1922)、《对梦的解释和说明观点的变化》(1928)、《论意念飘忽》(1933)、《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和认识》(1942)、《从精神病学看人》(1957)、《弗洛伊德:友谊的回忆》(1957)、《在世界中的存在:宾斯万格论文选集》(196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