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8—
【介绍】:
一译“尼塞”。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生于德国北部的基尔。
3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先在哈佛大学主修物理学,后在米勒影响下改学心理学。1905年毕业后,到斯瓦特莫学院师从苛勒,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6年于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布兰代斯大学、康奈尔大学、亚特兰大大学、乔治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艾姆利大学。198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7年出版第一部现代认知心理学着作《认知心理学》,系统总结认知心理学发展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1976年出版《认知与现实》,进一步强调认知心理学与生态学的研究相结合的观点。尽管认为认知心理学的最终任务是证明知识在决定人的行为中的作用,但其研究重点在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记忆表象等问题。认为认知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概括性名称,借助这些过程,感觉信息被变换、简约、加强、保持、提取和利用。
感觉信息转换的第一阶段是记忆的外周形式,即视觉的图像记忆和听觉的声像记忆。随后信息进入言语性短时记忆,借助隐蔽的或明显的复述过程保持信息,短时记忆之后,信息可能成为长时记忆。
强调低级认知过程和高级认知过程的构成性,从中区分出两个阶段:前注意阶段,对信息进行较粗的和平行的加工;集中注意阶段,具有构成活动性质,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注意的、详细的和序列的加工,可能对信息进行言语编码。
还强调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性,认为表象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
还着有《观察记忆——在自然情境中的记忆》(1982)、《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业成绩》(1986)、《记忆重建:分类中的生态和人际的因素》(1988)、《觉察到的自我:自我知识的生态和人际的根源》(199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