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2024-04-10

    联想 : 在意识中两件或更多事物形成的联系。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反映在人脑中而有各种联想,有反映事物外部联系的简单的、低级的联想,也有反映事物内部联系的复杂的、高级的联想。一般来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出现,这便是联想。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一种观念的产生必伴以另一种与之相似的或相反的,或在过去经验中曾与之同时出现的观念的产生。17世纪英国哲学家J.洛克首次援用联想一词,此后它便成了心理学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19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T.布朗用"提示"代替"联想",把联想律划分为接近、对比和类似3类。格式塔学派反对联想主义的联想论,主张联想不过是思维的综合作用。И.Π.巴甫洛夫20世纪初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规律学说。他认为心理学者所称的联想就是生理学者所称的暂时联系,并用条件反射学说解释联想规律的生理机制。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以刺激-反应代替联想。
  联想实验是从F.高尔顿开始的,他在处理实验材料时,运用了3种度量的方法:①联想反应时间;②同一联想反复重复的次数;③联想反应的分类以及每一类联想反应的次数。W.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M.特劳特朔尔特和J.M.卡特尔改进了实验方法和技术装置,从而开创了正式的联想实验。近代的联想实验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
  联想有各种分类方法。一般按照联想产生的内容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类似联想,有的再加上关系联想。有的心理学家把联想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两大类。接近、对比和类似属于事物外部关系的联想是简单联想;复杂联想即意义联想,如原因与结果,部分与整体,类与种,主和次等内在关系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