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对策

2023-10-27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对策: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全面渗透、积极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中。如: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问题的能力;第二,开展咨询活动,它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提倡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不正确认识,教师可以鼓励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而对于出现同类心理疑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团体咨询,自由议论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团体的影响力,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帮助,形成团体共识,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设置心理信箱,开设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如: ①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如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登山、演讲,郊游、文艺晚会等,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教学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发展。

  2.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在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把无声的教育与有声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的措施包括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成立心理教育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手抄报等。它们不仅能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暗示的作用,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

  3.心理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都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现有的教学体制来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只有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经常和家长联系,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校双方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家长必须转变只重智育的思想观念, 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多与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环境中成长。

  现行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已把“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纳入其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决定,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的客观要求。

  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只有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