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假阳性的对策

2023-06-18
解决假阳性的对策:(一)进行充分的测前谈话

  充分利用测前谈话,测前谈话是控制假阳性出现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测前谈话使被测试人对测试仪器、测试技术以及心理测试员产生足够的信任;另一方面,通过测前谈话,使目标问题和准绳问题得以充分开发,使被测试人在测试中,对不同的测试问题都能产生正常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另外,在测前谈话中对被测人的人格特点进行初步考察,判断是否具有责任心过重、极其敏感或十分偏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

  (二)使用科学的测试方法

  第一,一般情况下CQT和CIT应当结合运用,相互验证来给出判断。在CQT中出现假阳性与人格特点以及高强度讯问关系较大,但此两种情况下,若具有案前保密良好的案件细节,采CIT可有效降低假阳性;同理,CIT测试的假阳性主要来自心理信息污染,若案件细节均已暴露无可用情节,可采用系统的多目标准绳测试。

  第二,测试问题应当系统化,要求测试主题不仅具有独立性,同时须满足互补性和印证性。例如通过测试印证了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又同时印证了案件发生时的恶劣天气等具体情况,这样的测试才不是孤立的测试,才能使测试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可设虚拟案件加以验证,例如在测试甲地的一起盗窃案时,可以同时虚拟乙地发生了类似的盗窃案,将两起案件一起测试,对被测人的反应图谱进行比较验证,以确定是否是假阳性。

  第四,有效控制测试人期待。为防止主测人员的期待和偏见,测前谈话并编制题目的测试人不再主持测试过程,而由另外一名测试人员实施测试。

  (三)进行审慎的图谱分析

  实践表明,说谎综合概率较高的涉案人(有罪者),其目标问题在呼吸和血压图谱上均有异常反应(说谎征候),尤其表现在呼吸图谱上。而对于图谱显示“说谎”的综合概率值较高的被测人(假阳性无辜者),其在呼吸图谱上均显示正常反应,无说谎征候,只是在皮电上的反应较明显,造成最后的“说谎”综合概率较高。过度敏感的被测人回答目标问题时,皮电会产生突发的瞬间变化,然而在呼吸图谱上,这种由敏感造成的瞬间的心理触动不会显示出两个以上呼吸波的异常,因此,目标问题上的呼吸图谱显示,在识别假阳性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CQT中“说谎”综合概率高但呼吸图谱正常的,可能是假阳性。

  (四)合理运用观察判断

  在心理测试中,尤其是测前谈话时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被测人有无说谎也是一种辅助手段。仔细辨别被测人言谈中的弦外之音和细微的矛盾点,以及仔细观察被测人非言语行为,包括表情、动作、脸色、姿势、语音、语调等,来综合判断其表现是否与测谎结论具有一致性,当图谱产生“不通过”结论但又与其行为表现不符合时,应考虑假阳性的情况。

  (五)认真进行逻辑分析

  测试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案情,系统掌握全案的证据,不设立场的带着疑问去设计题目,通过心理测试验证案件中的疑问,作出最终判断,任何时候都应当了结全案案情,从因果关系和客观逻辑的角度考虑问题,若图谱上“不通过”测试结论违背逻辑和常识,应考虑假阳性的存在。

  (六)有效减少系统误差

  笔者认为,在刑事案件调查中假阳性的危害远大于假阴性,有罪者因假阴性侥幸通过测试,不过延长了其罪行被发觉的时间,在掌握其它证据后,有罪者终将被绳之以法,但假阳性的结果往往会给无辜被测人带来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命运。故在设定“不通过”标准时应当从严,以较大的漏报率换取较低的虚报率是符合当前司法实践的有价值的牺牲。当然,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在间谍、反恐工作中,假阳性的情况应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