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析心理学➀

2024-03-27
作品分析心理学:

以创作的物化形态——艺术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创作心理学平行,是文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作品与艺术语言学有区别,它是欣赏者之间的中介。作品分析心理学是沟通创作心理学和欣赏心理学的桥梁。

余凤高的《“心理分析”与中国现代小说》、余葆耕的《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等专着,是作品分析心理学研究中的新成果。作品分析心理学有四个主要的研究方面:(一)艺术媒介(符号)。

文字、音形、色彩、线条、质料、姿态等这些因素,既是艺术作品存在的物质媒介,也是表现生活、传达情感、唤起想象的基本手段。各门艺术的特性如文学性、音乐性、雕塑性、戏剧性、电影性等,往往与其媒介有着直接关系。故这方面的研究一要看符号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二要置于符号与表现对象(所指)、与信息发送者(艺术家)、与信息接收者(欣赏者)等关系中探讨并揭示其规律。(二)艺术结构。结构是艺术作品存在的整体框架,各种构成因素只有在这个构架内才能发挥审美功能。不同的艺术门类要求不同的结构形态,同一门类的艺术也可以采用多变的结构样式,它所造成的心理效应是迥然异趣的。因此,对艺术结构诸如诗的分行排列,小说的情节设置,电影的蒙太奇,绘画的构图,音乐的曲式,以及存在于一切艺术中的节奏、比例、平衡、对称、和谐、优势等,进行心理学方面的探讨,是阐释作品审美特性的重要方面。(三)艺术技巧。

技巧是艺术家创制作品所凭依的手段方式,媒介选择、结构组合都与技巧有关。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陌生化”的思想,即艺术技巧上的创新,以增加欣赏者的感受的难度、时间的程度,达到特殊的效果;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即通过技巧控制使观众与戏保持一定距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唤起批判意识;布斯所概括的叙事观点的技巧运用,在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之间所形成的多种“距离效果”,这些都必须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其规律,而不应停留在一般的现象描述水平上。

(四)艺术形象。

哈姆雷特的“疯癫”、林黛玉的抑郁孤高、阿Q的自尊与自卑,这些形象品质中都蕴藏着复杂的心理内容。这方面的研究分析,对于揭示其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有相当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