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➀

2024-03-10
空灵:

由“空”和“灵”两个基本因素组成。

“空”是虚,是无,是静穆;“灵是实,是有,是流动。灵实以空虚为前提,如周济《介存斋论词杂着》所言:“空则灵气往来。”苏轼《东坡题跋》:“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外枯”是外形的简约、空虚,“中膏”是内在的生命力之旺盛,所以“似澹而实美”。金圣叹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来表述这种境界简约而意丰、虚空而灵气弥满的特点。

只有空才能灵,空和灵协调统一,水乳交融,超出形似,达于神似,达到似而又不似的空灵妙境。空灵说来源于老庄哲学中的“虚静”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禅宗的广泛影响也关系紧密。

与世无争、恬淡无为的人生态度是空灵写意艺术的起源,也是其美感形态的核心。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这样描述恬淡无为、旷达清静的处世精神与空灵意境的关系:“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因此空灵从美学上说是在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中与之相亲相近,融合统一。空灵是以具体可感而又极度简练的形式结构传达丰富的美感经验。这就是严羽所谓“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寇九《都转心庵词序》称“空潭印月,上下一澈”,“清馨出尘,妙香远闻”,高日甫称“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的境界,艺术符号在此达到空与灵、虚与实、形简与旨丰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