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理学引入用以分析艺术作品心理特征的术语。
原指物体受到拉力时,存在于其内部的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新批评派和格式塔心理学派都采用“张力”的概念,但它们有明显的不同。
新批评派的张力概念是由阿伦·退特在《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的,是根据形式逻辑中的内涵与外延的概念进行语义学的阐释。但他对内涵与外延的解释又与形式逻辑中的解释不同。
退特认为张力就是语义学意义上的外延与内涵的协调。优秀的诗作都是联想、暗示与明晰、概念的结合体。深受新批评派影响的梵·奥康纳把张力扩大到文学的全部因素之中,认为文学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认为张力存在于诗歌节奏与散文节奏之间,比喻的两方之间;反讽的两层意义之间;散文风格与诗歌风格之间。总之,文学的一切,都是张力的延伸,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甚至把从古希腊到神话原型理论都写成了一部张力论的发展史。格式塔心理学的“张力”,是从心理的运动感来看作品的倾向性特征。
阿恩海姆说,我们在绘画、雕塑乃至物品、建筑等静止事物中看到了运动,是因为它们包含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的聚集或倾斜。知觉式样的这种运动性,并不是过去的运动经验向知觉对象之中投射,而是一种独立的知觉现象,它直接地或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看到的物体中。对象外部的作用力对我们感官进行刺激,对有机体入侵,打乱了神经系统的平衡,外部作用力的刺激用某种冲力在顽强抗拒的感官上面猛刺一针,使得感官挺身出来极力消灭入侵者,二者相互较量,推力和拉力持续一阵,最后达到暂时的平衡。
这种生理力本身的活动和表演过程在知觉中有自己的对应物”。在不动的式样中看到的“运动”或“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正是由于这样一些生理力的活动和表演造成的。它们具有这样的基本性质:扩张和收缩、冲突和一致、上升和降落、前进和后退等等。
这亦即视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