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腾伯格

2024-08-23
斯腾伯格:

【生卒】:1949—

【介绍】: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的构建者。

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枫林镇。1972年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75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82年任教于耶鲁大学,1986年任教授。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1)1985年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认为智力不是由多个分离的因素构成的静态成分,而是由组合智力(包括元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吸收新知识能力)、经验智力(包括运用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和适应智力(包括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的能力、突破限制和改变环境的能力)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性动态能力。

(2)1986年提出爱情三元论。认为完美的爱情包括情欲(异性在体貌和性格上相互吸引的魅力)、动机(异性双方均有相聚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异性相知相谅,各自理解其责任的能力)三个元素。198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青年组杰出成就奖。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麦坎道格拉斯青年科学纪念奖章和多变量实验心理学会卡特尔纪念奖。

着有《智力、信息加工和类比推理》(1977)、《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1985,中译本由俞晓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爱情三元论》(1987)、《三维心灵》(1988)、《智慧:本质、起源和发展》(1990)、《性别心理学》(1993)、《认知心理学》(1996)、《人类心灵的探索》(199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