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犯罪人:受环境影响而实施犯罪行为者。与“素质犯罪人”相对。一般受以下环境因素影响:(1)自然环境,如地理、季节、人口分布、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等;(2)经济环境,如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及个人经济状况等;(3)家庭环境,即...
环境控制: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手段。人类社会对由人类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止或减轻。可运用技术、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关键在于调节或选择人类社会行为的目标和手段。在提出行为目标前,要从社会、经济、环境...
环境伦理学:环境科学与伦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研究人类涉及环境活动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规范。这里的道德态度是指有关环境保护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道德行为规范是指环境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及主要规范...
环境偏好:对环境某一特征的偏爱。A.李普曼和艾拉奇发现,有些老年人为保卫自己喜爱的座椅或房间等某个区域不受他人侵犯,甚至可能达到使用暴力手段的程度。阿尔特曼研究了局限在同一空间中的成对的人,假设他们要在限定的状...
环境模拟:依照工作现场的环境特点,如气温、气流速度、大气湿度、照明条件、噪声背景和空间布局等,创设仿真的环境条件的模拟实验。在该条件下所得的研究结果比在纯实验室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外部效度。一些重要的...
环境评价量表:评价人们对环境危险知觉的标准。美国学者N.施米特和吉福特1987年编制出版。共有72个项目,分成独立的三部分:对自我威胁的知觉、对环境危险的知觉、对危险反应控制程度的知觉。测验采用纸笔法。经试用,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