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心理训练

2024-03-16

    运动员心理训练 :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争取在比赛中长时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心理训练是随着现代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运动的特点是运动成绩快速增长,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愈益接近,运动竞技更加激烈。竞赛双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方面势均力敌时,胜负往往取决于心理因素。也就是说,运动员体能、技术的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以及战术的运用均应以良好的心理训练为基础。心理训练与身体技、战术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由此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个别心理训练两种。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一般心理训练又称长期心理训练,是针对所有运动员均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所采取的训练。它贯穿在身体、技术、战术训练过程中,主要培养运动员的参赛动机、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挫折耐受力、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力、战术配合能力和集体责任感等,此外还包括个性心理倾向的矫正和培养。个别心理训练又称短期心理训练。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具备该项运动所必需的特殊心理品质,或是使运动员针对具体比赛形成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
  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如感知觉训练、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念动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模拟训练等等。  
  念动训练  又称回忆训练或表象训练。指运动员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巩固和改进技术动作的一种方法。具体作法是运动员在做动作之前,要对已习得的动作进行回忆和再现,然后再做动作。进行念动训练时,运动员注意力要集中,头脑里呈现的运动表象必须是视觉、动觉相结合的准确清晰的综合表象,唯此,才能达到巩固、改进技术动作的目的。研究表明,在头脑中产生一种动作的表象(运动表象)时,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就会产生兴奋,这种兴奋会引起肌肉的相应运动。这种在产生运动表象时所引起的运动反应称为观念运动反应或念动动作,可以用肌肉电流来证明。例如,请运动员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下在头脑中呈现赛跑动作的表象,同时记录他的腿部肌肉电流,结果是有运动表象活动时,肌肉电流也有显著的增强。念动训练方法已被各国普遍采用,并且还常与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结合使用。
  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  用一定的自我暗示语使自身肌肉放松的一种方法。德国精神病学家J.H.舒尔茨曾在临床上运用过这种方法,后来逐渐在各国的体育运动中被广泛采用。运动员不仅在大运动量训练后需要放松以消除疲劳,在比赛前出现过度兴奋时,也需要放松以镇定情绪,而且要求在赛前处于最佳的准备状态。所以运动员的这种训练分为放松和动员两个部分。放松部分主要是运动员利用自我暗示语的方式,学会充分放松脸、颈、臂、腿和躯干的肌肉,降低其紧张度,从而减少身体向大脑传递冲动,使大脑得以休息。肌肉的放松通常与深呼吸密切配合,运动员的注意也依次指向放松的各部分肌肉。动员部分主要是运动员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默念一些自我暗示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心理活动(如情绪、信心)的强度施加影响;或者回忆自己获得优异成绩的比赛情景,以达到自我动员的目的。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与印度的瑜伽术和中国的气功很近似。虽然各国都采用这种训练方法,但还没有统一的体系。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尚待进一步研究。
  模拟训练  使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尽可能接近于实际比赛情况的一种方法。模拟比赛情况一般有语言形象的模拟和实景情况的模拟两种。前者是利用语言描述即将进行的比赛的情况,也可以利用图片、图表等使语言形象具体化;后者是在训练中创造一些接近比赛的条件。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模拟训练有不同要求。例如,击剑、摔跤、篮球、足球、排球等个人或集体的对抗性项目,需选择适当的对手进行"实战"训练;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需有裁判评分;田径中的跑和游泳等项目,则需有预赛和决赛。不同项目的模拟训练需利用不同的器械设备,以及不同的场地、时间和气候条件等。模拟有观众参加的赛场情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赛场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一般而言,实景情况的模拟训练效果较好,但需要较多时间,而且不能把比赛中的情况完全模拟出来。因此最好将两种模拟训练结合进行。模拟训练的作用主要是为运动员参赛作好适应性准备,增强其信心,消除过分紧张,使之处于最佳准备状态,为此,教练员和运动员要在赛前详细了解和分析对手、场地设备、裁判、观众倾向性,甚至气温、风向等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