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人与其存在本源的脱节、疏离。
在基督教文化中,自我迷失具有原发的性质,它导源于原罪。文化意义上的自我,不是指在意识的掌握之下负责调节本我与超我之关系的自我,而是指被语言覆盖和追加之后的自我。拉康在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运用到精神分析领域中时,将“能指”看作意识,将“所指”看作“无意识”,并且认为,“无意识”就是那些遭到压抑的欲望、需求,它们之所以成为“无意识”是因为有层层观念堆积其上。一个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的暴力对自我施加压抑并使之异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导致了自我的迷失。
拉康的“自我”概念,其涵义实际上就类似弗洛伊德的“本我”。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人似乎应该回到其本我上来,但是从文化解释角度来看,自我正是在文化意义上被构成的,因此,自我迷失倒是在肯定文化的同时肯定自身。
在文学领域,自我迷失则指人在世界中找不到个体生存位置、生存价值和意义,以及自我被大众化的时间、生活所同化的现象。在20世纪的西方,寻找自我一度成为生存的迫切问题,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动机就建立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