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兴趣➀

2024-03-26
审美兴趣:

心理美学术语。

指被审美主体所意识并具有相对稳定方向的审美需要、审美欲望和审美倾向。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正常人生下来就具备一种审美潜能。初生婴儿一开始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有这种审美潜能。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审美实践中,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意向水平逐步提高;当儿童初次接触到某个特定的审美对象的刺激,其潜在的审美需要就被触发并表现出来。如此反复,以后再遇上类似的情境,便不禁加以赞美,这就意味着审美兴趣的形成,他的意识中也出现了某种带方向性的审美兴味和审美喜好。比如一个生长在京剧世家的儿童,受到相应情境的刺激,就会形成对京剧的审美兴趣。审美兴趣不仅为审美欣赏提供了欣赏的心理动力,而且意味着审美主体的欣赏活动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习惯于按照某种心理定势来进行。只要这种兴趣不是僵化的,那么它就具有必然的合理性。

因为它标志着人们的潜在的审美需要外化为现实的心理要求,标志着他的审美心理倾向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准。

正常的审美兴趣的方向性只是相对的,因为审美兴趣只是与特定的审美刺激联系在一起,它归根结底要受主体潜在的审美需要的制约。只要一个人不断地接触新的审美刺激的影响,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兴趣视野,就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审美兴趣。另一方面,深层的审美潜能也会在暗中制约主体的兴趣,比如,陶醉于希腊雕塑那典雅气氛中的人们,猛一看到罗丹那充满紧张激动情感的作品时,开始可能会深感不安,终究会为之倾心,这就是他内心深处的审美需要在调整他的审美兴趣。

可见,审美兴趣是一种开放性的审美心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