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荀子·正名》指出:“性(生)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这就是说,人由阴阳之气相和而生,人的感官与外物接触,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感应,这就是人的本性。这里所说的“感应”,是人心对外物产生的反应,包括人的所有...
真宰:指自然、人生与艺术的真正主宰。出自《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朕”,迹象。此句意为,万物似有主宰,但索其迹象而不得,又似无须主宰,尽在自然情理中。引入文艺创作理论...
味:中国古代心理美学术语。日本学者笠原仲二说:“中国人最原初的美意识确是起源于味觉美的感受性。”(《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受远古社会重视感官快感的影响,先秦典籍早就有不少关于“味”的记载。《老子》:“道之出口,淡...
境:本义为疆界,《周礼·夏官》“国都之竟”郑玄注:“竟,界也。”《说文》亦云:“界,竟也。”“竟”是“境”的本字。后借以表现人的心灵特有的氛围和图景,如心灵境界。早期佛经翻译中多用此语,如《无量寿经》:“斯义宏深,非我境...
至乐:或称“天乐”。由庄子提出。指无限快乐的审美享受与自由心境。主要见于《庄子·至乐》,篇中首先提出“天下有至乐无有哉”这一设问。接着指出天下“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庄子认为,这种世俗之乐并...
悟:中国古代心理美学术语。庄子哲学以“悟”作为体道的唯一认识方式,反对逻辑概念的介入,认为一着语言,即是“有封”,就会有“成心”;人有“成心”,必有成见,因此所言必无准的,亦无价值。魏晋时期,随着道家的中兴,带来了人们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