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本性➀

2024-02-16
电影的本性:

电影艺术理论着作。

副标题为《物质现实的复原》。作者是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1961年出版于纽约。中文译者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出版。

该书是一部系统论述电影美学问题的专着,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论述照相(影片的基础)的美学特征。第二部分为“一般特征,论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为“范围和元素”,论述演员、音响、音乐、对话在影片中的作用,以及观众反应对电影创作的影响。第四部分为“构成”,论述电影在再现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美学问题,以及实验片、纪录片和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的特征。

第五部分为“结论”,着重论述现代电影对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影响,作者企望通过纪录下许多地区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各个物质方面,使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团结,为改善生存条件而共同努力。作者从实体美学的角度指出,“本书的目的在于深入考察以照相性为基础的电影的内在本性”,认为电影是照相的外延,“电影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在电影发明以前没有或甚至未能看到的东西。它通过物质现象的各种心理-物理的对应有效地帮助我们去发现这个物质的世界”,“电影可以说是一种特别擅长于恢复物质现实的原貌的手段”。此外,电影还有技巧特性,即具有揭示功能,“目的在于揭示,而不在于把对事物的主观理解强加给观众”。

基于此,他进一步强调电影的纪录功能,认为“当影片纪录和揭示具体的现实时,它才成为名符其实的影片”。他进而把电影和传统艺术完全对立起来,反对电影分析事物的内在实质,“电影是依附于事物表面的。一部影片越少直接接触内心生活、思想意识和心灵问题,它就越富于电影性”。该书是电影纪实主义的理论代表作,作者的“照相外延论”对好莱坞传统“梦幻工厂”产品和非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电影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被称为是最重要的一部电影美学理论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