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专着。
作者虞世南。成书当在唐贞观元年(627)前后。全书分《叙体》、《辨应》、《指意》、《释行》、《释真》、《释草》、《契妙》七节。收入《全唐文》和清康熙静永堂刻本《佩文斋书画谱》。
书中围绕文字的起源、功能,书法艺术的创作、技巧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和精到的评价。其间涉及了不少审美心理的现象。
其一,重视审美心态,指出“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要求作家创作前神清气定,“虚心纳物”,在清静无为的胸襟中形成最佳创作心态。其二,强调审美感兴,“但先缓引兴,心逸自急也。仍接锋而取兴,兴尽则已”,指出创作兴会须淋漓高扬,形象思维须积极活跃,这样的创作才能生气焕发,精气充沛。
其三,推崇“心悟”、“神遇”,认为“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文艺创作当然离不开自然之象,但应用心去透悟物象之精神,把握对象之神韵,在灵感和类似某种无意识状态中趋于主客交融、物我同一。可见,“目取”充其量是模拟,心悟才能臻于“契妙”,通过“澄心运思”,“神应思彻”,达到“妙响随意而生”。
其四,主张得心应手,“迟速虚实,若轮扁斫轮,不疾不徐,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作家意存笔先,方能神动笔摇,挥之即出;“心悟”自然,“神遇”对象,才可洞开天机。随心而动,妙得真谛,应手而出,皆成方圆。
此外,还论及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