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我们应当怎样做父母 :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曾说过: “父母好像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做父母的这种职业好象是一种儿戏,也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事件。”然而,做一个好父母却不是一件易事,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便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我们应当怎样做一个好父母呢? 心理学家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身作则。儿童模仿力强,暗示性高,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无形地影响儿童的心理。父母吵架、怨恨,特别是对人生、社会的不正确认识,都会在儿童的心理上投下阴影,所以,要儿童身心健康、父母本身必须身心健康。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言行一致,为子女作出表率。
(2)要求一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必须一致并且彼此支持。一旦父母对儿童的要求不一致时,要相互讨论,力求一致或求同存异,以同来要求儿童。父母切不能当着儿童的面,彼此各持己见,使儿童无所适从。
(3)不要轻易许愿。父母对儿童轻易许愿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不“兑现”对儿童的心理则是一个劣性刺激,使儿童失望,情绪低沉,同时也使儿童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并且易使儿童从小养成说假话和言行不一的坏品质。
(4)不要过份打扮。有的父母不但自己喜欢打扮,也喜欢给儿童穿各种奇装异服,过分打扮。这种做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害的,它使儿童从小追求衣着,滋长虚荣心,对儿童个性品德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5) 给儿童以真正的父母之爱。所谓“真正”,就是即不“过份”也不“不足”。过份成为溺爱,不足则缺乏温暖。只有这样,儿童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避免情绪紧张,充满憧憬和希望,激励身心健康成长。父母要经常观察子女的要求,希望,给予及时的和适当的满足。
(6) 给子女以情绪升华的机会。儿童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他们的欲望受到挫折,往往引起愤怒或抑郁的紧张情绪,这对儿童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为此,父母要明了儿童怨恨或抑郁的原因,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晓谕子女,引导他们进行正常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游戏、做手工、画画、学习等,使儿童被压抑的欲望得以升华,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逐步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7)对子女一视同仁。父母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同等要求、同等爱护,使子女感到平等,促使相互之间亲密无间,彼此关心、互相爱护。这种手足之情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心理环境之一。
(8)父母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父母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这既可培养子女辨别事非、知错必改的品质,并可增强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使子女感到父母可敬可佩。
(9)重视少年的独立性。青春期的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希望获得独立和具有成人感。父母在这个时期,不能还象儿童时期那样来要求儿童,否则两代人之间就会出现心理不相容现象,父母还未开口讲话,子女就采取拒绝态度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翼曾说过: “世俗父母,常不知青年应该独立,辄以子女脱离掌握为自己的损失,特别是寡妇独子,尤易以子女为自慰自娱之具,长欲其依依膝下,诚恐其羽成飞去。此种爱情大有害于子女,实为最自私自利之爱情”。随着儿童成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应该相应地改变。
539.我们应当怎样做父母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