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催眠

2024-06-30
动物催眠:

短时强迫鸡、兔和豚鼠等动物俯伏或仰卧之后,虽解除拘束但仍然能保持原来姿势达数分钟之久的现象。

也表现为捕食动物进攻被猎动物并在二者距离极其接近时,被猎动物作出的一种静守展示,实际上这是被猎动物被迫作出的一种反应。静守在同捕食者还有一段距离时发生,在高等动物较为少见。历史上一位奥地利僧人用如下办法演示对小鸡的催眠:用一根棍子在地上划一直线,按住鸡,使其仰卧在直线上,头部着地,像催眠家要求被试注视悬于其眼前的物体那样。出乎他的预料,挣扎几下之后,这只鸡便不动了,进入一种催眠状态,在人松手之后还维持很长时间。

其特点是限制动物身体的运动。就是将动物按在一平整的地面上,无论什么姿势,都要保持不动,维持数秒。科学家在昆虫、甲壳类、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低等哺乳类和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曾观察到催眠状态(但家庭宠物驯化太好了就不会这样)。伴随动物催眠状态的,除深度的不反应性以外,还包括肌肉的僵直、类似帕金森症的震颤,心搏和呼吸率的改变,脑电模式的变化和对外部刺激反应的减弱。有时动物会闭上眼睛,给人以睡眠或死亡的印象。催眠的终结常是动物突然站立起来,企图逃跑。

催眠时间的长短随物种及个体而异。鸡大约持续10分钟,也可能达3小时或更长时间。

从历史上说,人们对动物催眠感兴趣,因为它是人类催眠现象的原始形式。其他理论有:(1)巴甫洛夫的“皮层抑制”;(2)睡眠;(3)空间定位错乱;(4)恐惧;(5)达尔文的“装死”。用直觉办法研究,从未得出科学的数据。

问题在于它虽激起人们的想象,却缺乏客观性。

有人认为,动物催眠可能是一种恐惧反应。这一理论可进行一些实验。当给以突然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时,动物会僵直不动,电击的强度越大,僵直持续的时间越长。但电击还会引起另外的生理效应,如肌肉反应。

于是又有人用强噪声刺激。此时动物也会表现出僵直不动,但有些动物有抽搐反应。引起恐惧的条件刺激吴现时,动物也会僵直不动。减少驯化动物的惧怕心理,其对恐惧性条件刺激的僵化反应也随之减少。

这些实验结果似乎可说明,动物的催眠现象与恐惧反应有某种关系。达尔文以为,催眠可能具有生存价值。有观察证明,有的猎食者不吃死的动物,因此动物装死可躲避被捕食。

如实验室内被喂养的小鸡,见到老鹰标本时,会长时间躺下,僵直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