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完整统一、不能也无须把它分为两种人性的主张。
在北宋张载提出性二元论之前,不论是主张性无善与不善的告子,性有善或恶的孟子、荀子,还是性善恶混的扬雄,性三品论的董仲舒、韩愈等,都是在性一元论的前提下讨论其实质的。张载把人性划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后,为程朱理学所吸取和发扬,但也有不少思想家反对这种划分,坚持性一元论。明代王廷相以“气性相资”反对气性相分,认为“人物之性无非气质所为者,离气言性,则性无所处,与虚同归”,性与气“不得相离者也”(《答薛君采论性书》)。同时期的吴廷翰也提出:“盖性即是气,性之名生于人之有生,人之未生,性不可名,既名为性,即已是气”,“性一而已,而有二乎?”(《吉斋漫录》)罗钦顺、刘宗周也从不同角度驳斥性二元论的观点。
清颜元直接提出:“不必分何者是天命之性,何者是气质之性”,因“非气质无以为性,非气质无以见性”(《存性篇》),坚持气质就是唯一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