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讲授教学法 :
该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讲授教学法强调的是言语信息、观念以及观念之间关系的整合。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原理或观念都能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获得。学习是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条件包括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原有知识以及积极主动的态度。内部条件的激活离不开外部条件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就是教师对知识的有意义的教学组织。在准备教学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以及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来设计不同层次的先行组织者。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序列化、有意义的材料,学习材料的传授应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例证。在正式教学时,教师需首先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并将这种组织者贯穿于整节课之中。接着采用渐进分化的方式,把范围较广的、抽象的观念分解成范围较窄的、具体的观念。同时,通过综合贯通方式将分化出的观念相互联系起来。依据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使用教师或学生提供的具体例子来呈现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这些例子对原来的组织者进行扩充。
讲授教学法适用于学校大部分学科课程的教学。此方法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能够主动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相联系,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另外,教师也需要熟悉所传授知识的学科知识结构,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以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并讲授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等。
讲授教学法强调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此方法后来成为直接教学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