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超越的批评”。
是现代文艺评论家成仿吾在其《批评与同情》(1923)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审美鉴赏与批评的原则。“超越的批评”是指批评家要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与想象力,从而达到由对作品形象的“部分感触构成一个具体的整个”,进而获得对作品整体的把握。
这是鉴赏者的形象重构。批评家只有像作家那样深切地体会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形象的特点,才能使其批评超越由于主观好恶和知识偏狭造成的认知局限。
成仿吾认为,达到“超越的批评”的前提,是对作品的充分尊重与理解,承认“作品世界的独立性”,批评家既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批评模式硬套,也不能简单地用作品以外的事物去“比拟”。因此,批评主体应具备两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即一方面要有“十分的感触力,来捉住作品所描写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有十分的想象力,来构成一个具体的整个”。“超越的批评说”突出强调了文艺批评中批评主体的艺术感受与想象能力,把批评的重心放在批评主体素质的建构上,这显然比主观印象式的批评,大大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