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说:中国古代美学理论。是孔子对诗歌的美感作用与社会功能的概括。见于《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中“兴、观、群、怨”涉及审...
诗言志说: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基本学说之一。语出先秦典籍。《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一说,该篇为战国至汉初人转述。其实“言志”之说,古已有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孔子语“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乐水乐山说:孔子提出的一种审美移情理论。语出《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乐”(yào),爱好。智慧的人喜欢水,因为水象征着智慧变化无穷;仁德的人喜欢山,因为山象征着仁德巍然屹立。于是...
养气说: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关于加强主体人格修养的学说。出自《孟子·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
发愤着书说:中国古代研究创作发生的文艺心理学理论。见于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美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
心有征知说:中国古代美学与心理学的一种理论。关于人的感知鉴识能力的概括。由荀子提出,见于《荀子·正名》:“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五官薄之而不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