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类在其生物进化史、社会发展史过程中,实践活动在心灵中的模式化结晶。
可以溯源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类似的说法还表现在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皮亚杰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中。中国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这一思想,汲取其合理之处,提出了审美心理生成的“积淀说”。这一学说认为:意识经验可以转化为无意识的东西,观念、语言、行为模式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也可以转化为心理的积淀物,而所有这些转化其基础只能是物质生产实践。
具体说来,审美心理结构的“积淀”又可分为三种:①原始积淀。
是一种最基本的积淀,主要是从生产劳动中获得的,也就是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②艺术积淀。
指艺术从再现到表现、从表现到装饰、从具体意义的艺术到有意味的形式、从有意味的形式到一般的装饰美的积淀过程。③生活积淀。
生活积累化为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再积淀于艺术之中。积淀说为物质实践过渡到文化符号,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并为社会与个体、理论与感情、历史与心理统一的审美心理结构理论提供了一个中介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