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作➀

2024-02-28
不愤不作: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术语。

由明代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提出:“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李贽上承司马迁“发愤着书说”,将它移用于小说创作领域中,强调作家在创作小说作品时,必须对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怀有深刻的义愤与强烈的批判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则完成的作品就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李贽第一次将“发愤着书说”引入小说创作领域,大大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同时使小说创作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这些对于提高小说创作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此后,许多小说理论家都表述了相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