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随笔生:语出谢榛的《四溟诗话》:“宋人谓作诗贵先立意。李白斗酒百篇,岂先立许多意思而后措词哉?盖意随笔生,不假布置。”意即作诗不应先立意,后措词,而应先有词,后有意,意要随着文辞的铺衍而不断萌生、拓展,不要事先作经营...
临景构结:明代何景明的一种创作主张,意思是从客观事物的具体情景出发去组织、创作作品。语见《与李空同论诗书》:“仆则欲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临景构结”正是从重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出发提出的一个...
我心即境:元代方回关于意境理论的基本观点。他在《心境记》一文中提出,境存乎心,“心即境也,治其境而不于其心,则迹与人境远,而心未尝不近;治其心而不于其境,则迹与人境近,而心未尝不远”。以陶渊明《饮酒》诗为例,“结庐在人境...
不落言筌:宋代严羽的诗论观点。语见《沧浪诗话·诗辨》:“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谓“不涉理路”,就是不以议论为诗,不把作者的思想、理念、倾向直接说出。...
遇之莫遏:指艺术灵感有“思难而败易”的特点,因而一旦灵感出现,应抓紧创作,不可因客观不利因素影响而使灵感消失。语出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诗之有思,卒然遇之而莫遏,有物败之则失之矣。故昔人言覃思、垂思、抒思之类,皆...
化景物为情思:指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而见出情思,并构成意境的创作方法。语出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实”即景物;“虚”即情思。诗歌不可“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