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35—1891
俄国心理学家。
主要通过研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来揭示文学和社会心理的关系。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且是促进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的出现既有个人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他在《思维和语言》(1862)中提出文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文艺创作的奥秘在于作家的个性,文艺创作的规律体现于创作过程之中。
指出艺术和科学都是思维活动,区别在于两者表达思维的语言形式不同。
诗歌艺术的语言包括三种构成因素:外在形式(语音)、语义和内在形式(形象)。内在形式是认识新事物的手段,艺术不是通过科学抽象的途径,而是借助现存形象来表达艺术家新的生活感受。
艺术创作是通过语言的形象传达一定的生活感受、生活印象和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艺术作品是心理活动的产物。波捷勃尼亚也十分重视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关系的研究,认为作家的创作心理是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到读者的心理里的。
读者的接受心理和作家的创作心理是相通的。他还认为通过对作品创造性的阅读,读者有能力丰富作品意义。